笔趣阁 www.bqgwx.net,第三帝国之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米尔斯上尉和巴克中尉刚一上台,墨索里尼便发现二人穿的是德国军装,当时他没有在意。现在经人提醒,才发觉事情不对。
两位年轻的起义领袖为什么穿的是德军制服而不是意大利制服?墨索里尼心中立刻产生一丝不满。
米尔斯上尉仿佛没有听出问题中设下的陷阱,他微笑着低头看了看身上暂新的制服,随后说道:“十月十五日那天,罗森将军刚刚到达开罗就亲自赶到我的驻地,邀请我和我的部下加入德国的武装党卫军。罗森将军的态度实在是太热情了,热情到我完全无法拒绝的地步,所有就有了我今天穿的这身德国武装党卫军制服。”
听到米尔斯上尉的解释,墨索里尼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原来是被德国人给抢了先,不过没关系,这两个年轻人现在除了能够用来刺激刺激英国人脆弱的心理防线外没有什么大用处,既然德国人想要,就让他们带走好了。
“米尔斯上尉,我是法国哈瓦斯通讯社的记者。既然你和你的部下加入了德国军队,你们日后会上战场吗?如果上战场,你们要是遇到英国军队会怎么办?”2,
米尔斯上尉脸上的微笑渐渐消失,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那个恶毒的法国记者。
“身为军人,我和我的部下当然会踏上战场去获取身为军人的荣誉。在这里,我要感谢仁慈而又开明的罗森将军,他允许我和我的部下不参与对英国的战争。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法国记者先是耸耸肩膀。又向米尔斯上尉点点头。表示满意。
“米尔斯上尉,我是德国人民观察家报社的记者,请问你想没想过英国政府到底是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打这场战争?如果你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话,你思考的结果是什么?”
米尔斯上尉脸上再次浮现沉痛的神情。
“张伯伦和丘吉尔先生既然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挑起对德国的战争,寻常人当然不会猜出谜底,我也不例外。
早在去年的九月,我刚刚得知张伯伦政府对德国宣战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从去年九月到现在,经过一年多的思考。我得出一个结论,张伯伦和丘吉尔先生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他们所宣扬的正义。
我们都知道,苏联人占领了波兰的布格河和桑河以东近一半的领土。如果英国政府真的是为了保护波兰而投入战争,他们为什么只对德国宣战而不对苏联宣战?
而且更加奇怪的是,我们都看到了,自从英国和法国政府打着保护波兰的旗号对德国宣战后,他们没有发动一次对德国的大规模进攻,只是静静地坐在马其诺防线后面看着波兰灭亡。
既然不是为了他们所说的正义,那么只能是为了利益。可是我没看到英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什么利益。
失去了马耳他岛和苏伊士运河,英国的商船不得不绕道非洲的好望角才能到达东方的殖民地。这段距离有一万多海里,足足要走三个月。
英国国内的生活物资供应必然要受到运输成本上升带来的恶劣影响。事实上英国国内已经实行了配给制,英国本土人民的生活质量因为这场战争直线下降。
我真的想不明白,张伯伦和丘吉尔先生到底是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非得将战争的灾难强加到英国人民头上。
最后,我想问丘吉尔先生一个问题,如果他能够听到话。
欧洲人的血流光了,谁会得利?”
米尔斯上尉问出的问题完全可以用诛心这个词来形容,在场所有的人,包括墨索里尼在内都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唯有陈道例外。
问题的答案简单明了,肯定是美国这个发战争财的奸商受益最大。
看着一脸沉痛的米尔斯上尉,陈道连连感叹,米尔斯上尉果然是个可造之材,将这么冗长的台词说的是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真是个好演员。
等战争结束之后,一定要让施佩尔伯格好好调教调教他,把他调教成国际一流巨星,实现他的明星梦。
继米尔斯上尉之后,巴克中尉也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墨索里尼随后毫不留情地夺回了礼台主角的角色,开始为两名年轻的英雄授勋。
亲手为两人戴上二级军事勇气勋章和军功勋章后,墨索里尼又勉励两人几句,随后宣布宴会开始......
十月十八日,米尔斯上尉与巴克中尉的身份、经历与发言被各国记者紧急传回国内。
一天的时间,开罗守军不战而降的真相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越过奔腾地江河湖海,迅速在世界各国引爆。
十月十八日下午两点,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官邸白宫。
美国总统罗斯福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一张张翻看着桌上的电报,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
在他的对面,美国国务卿赫尔脸上的表情和罗斯福大同小异。
“原来开罗守军的投降是因为发生了兵变,让我看看......米尔斯上尉率领部下发动兵变,绑架了埃及英军总司令威尔逊中将,才导致开罗守军不战而降。
这真是一场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我想丘吉尔先生的心情一定糟透了。”赫尔笑着调侃道。
“这次兵变是一桩史无前例的巨大丑闻,加上苏伊士运河失守带来的震动,绝对可以在英国政界引发一场强烈的地震。这次地震是对丘吉尔先生一次考验,能不能在这次地震中保住首相的位置,就要看邱吉尔先生的辩论能力了。”罗斯福摇着头扔下手中的文件。抬头看向窗外。
“万一邱吉尔先生因为这件事而不幸下台。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与新上任的英国首相打交道?”赫尔问道。
“要是丘吉尔先生下台。你认为谁会上台?”罗斯福问道。
“应该是副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先生。”赫尔不假思索地说道。
“我也认为会是他。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立刻派人调查艾德礼的个人情报送到我这里来,我要了解他的施政主张。还有,马上让驻英国大使馆调查丘吉尔先生最近的处境,每天向我汇报一次。”罗斯福说道。
直到听到办公室的房门砰地一声关上之后,罗斯福才转过身,挑出文件的中的一页重新看了起来。
“欧洲人的血流光了。谁会得利?一个上尉都能问出这种问题,看来欧洲人不全是丘吉尔先生那么糊涂。”罗斯福喃喃自语道。
同日下午,英国首都伦敦,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
此时的议会大厦里像个菜市场一样嘈杂,议员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互相窃窃私语。
保守党财政委员会主席沃德洛严肃地目光紧盯着会议室的大门,专心等待着丘吉尔的出现。
通向会议室的走廊里,刚刚从加拿大返回伦敦的丘吉尔忧心忡忡地听他的私人秘书佩克说道:“现在局势不容乐观,在党内势力强大的约翰.沃德洛议员明确提出了一项动议,表示对内阁有关战争的指挥工作不予信任。”
&nbs... -->>
米尔斯上尉和巴克中尉刚一上台,墨索里尼便发现二人穿的是德国军装,当时他没有在意。现在经人提醒,才发觉事情不对。
两位年轻的起义领袖为什么穿的是德军制服而不是意大利制服?墨索里尼心中立刻产生一丝不满。
米尔斯上尉仿佛没有听出问题中设下的陷阱,他微笑着低头看了看身上暂新的制服,随后说道:“十月十五日那天,罗森将军刚刚到达开罗就亲自赶到我的驻地,邀请我和我的部下加入德国的武装党卫军。罗森将军的态度实在是太热情了,热情到我完全无法拒绝的地步,所有就有了我今天穿的这身德国武装党卫军制服。”
听到米尔斯上尉的解释,墨索里尼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原来是被德国人给抢了先,不过没关系,这两个年轻人现在除了能够用来刺激刺激英国人脆弱的心理防线外没有什么大用处,既然德国人想要,就让他们带走好了。
“米尔斯上尉,我是法国哈瓦斯通讯社的记者。既然你和你的部下加入了德国军队,你们日后会上战场吗?如果上战场,你们要是遇到英国军队会怎么办?”2,
米尔斯上尉脸上的微笑渐渐消失,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那个恶毒的法国记者。
“身为军人,我和我的部下当然会踏上战场去获取身为军人的荣誉。在这里,我要感谢仁慈而又开明的罗森将军,他允许我和我的部下不参与对英国的战争。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法国记者先是耸耸肩膀。又向米尔斯上尉点点头。表示满意。
“米尔斯上尉,我是德国人民观察家报社的记者,请问你想没想过英国政府到底是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打这场战争?如果你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话,你思考的结果是什么?”
米尔斯上尉脸上再次浮现沉痛的神情。
“张伯伦和丘吉尔先生既然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挑起对德国的战争,寻常人当然不会猜出谜底,我也不例外。
早在去年的九月,我刚刚得知张伯伦政府对德国宣战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从去年九月到现在,经过一年多的思考。我得出一个结论,张伯伦和丘吉尔先生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他们所宣扬的正义。
我们都知道,苏联人占领了波兰的布格河和桑河以东近一半的领土。如果英国政府真的是为了保护波兰而投入战争,他们为什么只对德国宣战而不对苏联宣战?
而且更加奇怪的是,我们都看到了,自从英国和法国政府打着保护波兰的旗号对德国宣战后,他们没有发动一次对德国的大规模进攻,只是静静地坐在马其诺防线后面看着波兰灭亡。
既然不是为了他们所说的正义,那么只能是为了利益。可是我没看到英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什么利益。
失去了马耳他岛和苏伊士运河,英国的商船不得不绕道非洲的好望角才能到达东方的殖民地。这段距离有一万多海里,足足要走三个月。
英国国内的生活物资供应必然要受到运输成本上升带来的恶劣影响。事实上英国国内已经实行了配给制,英国本土人民的生活质量因为这场战争直线下降。
我真的想不明白,张伯伦和丘吉尔先生到底是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非得将战争的灾难强加到英国人民头上。
最后,我想问丘吉尔先生一个问题,如果他能够听到话。
欧洲人的血流光了,谁会得利?”
米尔斯上尉问出的问题完全可以用诛心这个词来形容,在场所有的人,包括墨索里尼在内都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唯有陈道例外。
问题的答案简单明了,肯定是美国这个发战争财的奸商受益最大。
看着一脸沉痛的米尔斯上尉,陈道连连感叹,米尔斯上尉果然是个可造之材,将这么冗长的台词说的是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真是个好演员。
等战争结束之后,一定要让施佩尔伯格好好调教调教他,把他调教成国际一流巨星,实现他的明星梦。
继米尔斯上尉之后,巴克中尉也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墨索里尼随后毫不留情地夺回了礼台主角的角色,开始为两名年轻的英雄授勋。
亲手为两人戴上二级军事勇气勋章和军功勋章后,墨索里尼又勉励两人几句,随后宣布宴会开始......
十月十八日,米尔斯上尉与巴克中尉的身份、经历与发言被各国记者紧急传回国内。
一天的时间,开罗守军不战而降的真相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越过奔腾地江河湖海,迅速在世界各国引爆。
十月十八日下午两点,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官邸白宫。
美国总统罗斯福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一张张翻看着桌上的电报,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
在他的对面,美国国务卿赫尔脸上的表情和罗斯福大同小异。
“原来开罗守军的投降是因为发生了兵变,让我看看......米尔斯上尉率领部下发动兵变,绑架了埃及英军总司令威尔逊中将,才导致开罗守军不战而降。
这真是一场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我想丘吉尔先生的心情一定糟透了。”赫尔笑着调侃道。
“这次兵变是一桩史无前例的巨大丑闻,加上苏伊士运河失守带来的震动,绝对可以在英国政界引发一场强烈的地震。这次地震是对丘吉尔先生一次考验,能不能在这次地震中保住首相的位置,就要看邱吉尔先生的辩论能力了。”罗斯福摇着头扔下手中的文件。抬头看向窗外。
“万一邱吉尔先生因为这件事而不幸下台。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与新上任的英国首相打交道?”赫尔问道。
“要是丘吉尔先生下台。你认为谁会上台?”罗斯福问道。
“应该是副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先生。”赫尔不假思索地说道。
“我也认为会是他。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立刻派人调查艾德礼的个人情报送到我这里来,我要了解他的施政主张。还有,马上让驻英国大使馆调查丘吉尔先生最近的处境,每天向我汇报一次。”罗斯福说道。
直到听到办公室的房门砰地一声关上之后,罗斯福才转过身,挑出文件的中的一页重新看了起来。
“欧洲人的血流光了。谁会得利?一个上尉都能问出这种问题,看来欧洲人不全是丘吉尔先生那么糊涂。”罗斯福喃喃自语道。
同日下午,英国首都伦敦,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
此时的议会大厦里像个菜市场一样嘈杂,议员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互相窃窃私语。
保守党财政委员会主席沃德洛严肃地目光紧盯着会议室的大门,专心等待着丘吉尔的出现。
通向会议室的走廊里,刚刚从加拿大返回伦敦的丘吉尔忧心忡忡地听他的私人秘书佩克说道:“现在局势不容乐观,在党内势力强大的约翰.沃德洛议员明确提出了一项动议,表示对内阁有关战争的指挥工作不予信任。”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