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结 (1/2)
笔趣阁 www.bqgwx.net,爱,在雨中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近几天,坐在计算机前整理各个学校通过电子信箱发过来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小学生作文大奖赛”征文,心中感慨万千。
从教27年了,亲身经历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础教育发展路程,曾经以8000字的散文三十年的情节记录我对教师的情结,也曾经用7000字的散文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记录我乐教的足迹。两篇散文发表后,用一位陌生读者送我的贺年卡上的话说:“赚足了读者的泪。”原因是我写的东西虽然文笔不行,但多是源于现实,源于内心世界,才偶尔拨动读者共鸣的心弦。然而,我内心里还一直藏着一个与教育有关的心结,不敢说出来。这个心结一直压抑我,今天在征文截稿的最后一天,鼓足勇气,想写出来。
这是一个羞于开口的故事。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正直的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的家距离村集体果树园20米,那年月孩子们整天围在园子边与“看园人”斗勇斗法,不时就在刺槐树篱笆上掏个洞。苹果桃子香味,的确诱人,我做到了“岿然不动”从来就没有靠近果园。后来,看园人看我诚实,就特许我一个人进园子挖猪草。得到信任我很自豪,里面的猪草很多,在挖猪草时,快熟的果子有一些掉在地上,甚至掉在头上,我都经受得住考验。
从小学到中学,包括后来的中师,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函授学习,我一直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但在做民办教师的岁月里我曾经实实在在地做了一次小偷。
事情应该从头说起。
我是县一中79级高中生(最后一届两年制高中),在高一下学期开始,学校成立了日语班。当时改革春风刚刚席卷祖国大地,日照石臼港开始建设,当时的说法石臼港主要对日本服务,需要大量会日语的人才。学校“审时度势”成立日语班,动员我们去学习,于是便走进了日语班,高中物理、化学课停止,数学课一周四节。
学习了一年,不知为什么“日本三级翻译官冯老师”突然走了,学校宣布该班级解散。学校“照顾”说,几个学习好的可以到师范复习班去学习,其他的插到高一,高二去。我们几个人来到教师进修学校新址的工棚,跟着当时文科班学习,最后情况可想而知---根本跟不上。
老师建议我们回去复习初中课程,考“小中专”回到城阳初中复习半年,到报名的时候,来了政策:凡是读过高中的一律不许考“小中专”学校不给报名。我们几个一起怒火冲天地来到一中讨说法。学校领导当时给两条路走:一是交上照片按正常毕业生发高中毕业证书;二是一中的高、初中所有班级任我们挑选,插班。
父亲是建国后的师范毕业生,在“大跃进”时代走下讲台回家务农的,那是他第二次以民办教师的身份重返讲台。1981年,家乡还是“大锅饭”正酝酿“承包责任制”父亲在县一中王老师托人叫我复习时,作出决定:拿着高中毕业证,来接替他教学,三年后就可以考师范。
就这样,1981年我回到家,先后在生产队、大队干了半年,因为做事较好被调公社干了半年。1982年“承包责任制”开始了,我接替父亲当上了民办教师,每月19元工资。
1982年,我十八岁,那是个多梦的季节。上学时经常写出班里的范文,拼凑的小诗在地区报刊见了次面,这,似乎成为我喜欢做梦的基础。文学梦是改革初期所有青年的梦,就连刚刚兴起的报刊“征婚启事”上,都统一有“爱好文学”一条。还有,眼前似乎看到自己三年后在师范中专的校园“驰骋”。那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19元的工资问题。
在期盼中过了三年,突然,上级规定教龄必须四年。好的,再等一年,上级文件教龄必须五年。终于到五年了,上级政策不再从民办教师中招收中专师范生。
五年了,... -->>
近几天,坐在计算机前整理各个学校通过电子信箱发过来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小学生作文大奖赛”征文,心中感慨万千。
从教27年了,亲身经历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础教育发展路程,曾经以8000字的散文三十年的情节记录我对教师的情结,也曾经用7000字的散文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记录我乐教的足迹。两篇散文发表后,用一位陌生读者送我的贺年卡上的话说:“赚足了读者的泪。”原因是我写的东西虽然文笔不行,但多是源于现实,源于内心世界,才偶尔拨动读者共鸣的心弦。然而,我内心里还一直藏着一个与教育有关的心结,不敢说出来。这个心结一直压抑我,今天在征文截稿的最后一天,鼓足勇气,想写出来。
这是一个羞于开口的故事。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正直的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的家距离村集体果树园20米,那年月孩子们整天围在园子边与“看园人”斗勇斗法,不时就在刺槐树篱笆上掏个洞。苹果桃子香味,的确诱人,我做到了“岿然不动”从来就没有靠近果园。后来,看园人看我诚实,就特许我一个人进园子挖猪草。得到信任我很自豪,里面的猪草很多,在挖猪草时,快熟的果子有一些掉在地上,甚至掉在头上,我都经受得住考验。
从小学到中学,包括后来的中师,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函授学习,我一直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但在做民办教师的岁月里我曾经实实在在地做了一次小偷。
事情应该从头说起。
我是县一中79级高中生(最后一届两年制高中),在高一下学期开始,学校成立了日语班。当时改革春风刚刚席卷祖国大地,日照石臼港开始建设,当时的说法石臼港主要对日本服务,需要大量会日语的人才。学校“审时度势”成立日语班,动员我们去学习,于是便走进了日语班,高中物理、化学课停止,数学课一周四节。
学习了一年,不知为什么“日本三级翻译官冯老师”突然走了,学校宣布该班级解散。学校“照顾”说,几个学习好的可以到师范复习班去学习,其他的插到高一,高二去。我们几个人来到教师进修学校新址的工棚,跟着当时文科班学习,最后情况可想而知---根本跟不上。
老师建议我们回去复习初中课程,考“小中专”回到城阳初中复习半年,到报名的时候,来了政策:凡是读过高中的一律不许考“小中专”学校不给报名。我们几个一起怒火冲天地来到一中讨说法。学校领导当时给两条路走:一是交上照片按正常毕业生发高中毕业证书;二是一中的高、初中所有班级任我们挑选,插班。
父亲是建国后的师范毕业生,在“大跃进”时代走下讲台回家务农的,那是他第二次以民办教师的身份重返讲台。1981年,家乡还是“大锅饭”正酝酿“承包责任制”父亲在县一中王老师托人叫我复习时,作出决定:拿着高中毕业证,来接替他教学,三年后就可以考师范。
就这样,1981年我回到家,先后在生产队、大队干了半年,因为做事较好被调公社干了半年。1982年“承包责任制”开始了,我接替父亲当上了民办教师,每月19元工资。
1982年,我十八岁,那是个多梦的季节。上学时经常写出班里的范文,拼凑的小诗在地区报刊见了次面,这,似乎成为我喜欢做梦的基础。文学梦是改革初期所有青年的梦,就连刚刚兴起的报刊“征婚启事”上,都统一有“爱好文学”一条。还有,眼前似乎看到自己三年后在师范中专的校园“驰骋”。那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19元的工资问题。
在期盼中过了三年,突然,上级规定教龄必须四年。好的,再等一年,上级文件教龄必须五年。终于到五年了,上级政策不再从民办教师中招收中专师范生。
五年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