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wx.net,初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少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
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回想一下,凡是名声在外灌以名著的书都是在高中以前看的,现在一个字都看不进去,总结评价越学越后退。
字还没认全就先看书了,母亲不喜欢买纯儿童读物,所以买了的全是大部头书,第一次看齐全一本书是在小学三年级,看的是西游。应该来说西游对我的影响比较深,虽然红楼看的比西游早但说实话基本
没看懂,西游是我第一部整书看完看得还算懂的书。十年后再看,也只看一段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于我到最后也就只看那一段;看过西游,突然觉得空虚,其实一直想问孙悟空,去取那济世真经做什么?
是为了在头上带一个禁锢?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朝拜那个让他失去自由的人?gg说我有毛病,看书就是娱乐想那么多做什么?想想也是,后面就不看好了
西游之后看全的才是红楼,整书看完也只有两次;之后再看基本每次都看到抄检大观园便打住,看也不再从第一章看,每次都是采取随便翻翻的态度,翻到哪里就从哪里看起。关于四大名著的影视作品很多,央视每年都播,不过有专家评价说不适合小孩子看,这点到可以理解,三国估计没有小孩爱看,虽然三国志的游戏很火;西游水浒看热闹的成分大,至于红楼,如果小孩子问家长那个贾宝玉每天不学习不工作为什么有饭吃、有好东西玩、有漂亮mm在身边,家长怎么回答?小孩子还是该看小孩子的书。
有一次在书店看一位家长花大价钱给自己的儿子买少儿版的孙子兵法,全是漫画形式,一时好奇也去翻看;书是好书,如果不是精装版我便买了。我买书不喜欢买精装版,觉得看的不是书,是书皮,不真实,所以若非必须绝不买精装的。漫画名著确实比文字好记多了,不过记的不是内涵是事件,历史故事也是故事,看看记记也算是一个认知过程。
说起来那个时期看的书多数是外国的译本,真正中国古典的文字都是在初中以后看的。
世界名著,关键在于翻译,版本很多内容大体虽不变但在句式上有很大差异;大概看了二十多本,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斯、小仲马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红与黑和斯巴达克斯。第一次看红与黑便入迷,以至于所有版本的红与黑书籍影视作品基本上都已看全。斯巴达克斯多多少少是有些罗马情结在里面,个人对古罗马有一种狂热的迷恋所以一切有关古罗马书籍、文字、电影、音乐全部收集,不是爱上罗马帝国,而是爱上那个时代,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的人。
那个时期没有看过散文,诗歌也只局限于幼儿时代的背诵
那个时期作文很烂,如果写到三百字就得烧柱天香;看书是一回事,是否能写出来又是一回事;真正在文字上对我有影响的还是红楼,以至于后来第一遍写“风筝误”时断句都变成了红楼式。
中国古典名著注重行文,外国名著则注重心理,在后期影响上我还是受世界名著多一些,基本很大篇幅都用在心理描写上。
曾经很想学一些修辞技法,飞白、回环、比兴看看还好,用是基本不行,不自然。
名著很耐看,虽然现在基本不看这类书,不过依旧这么认为;我看书顺序也是反的长篇都是从结局开始,短篇是从中间,所以有时候在想书是不是让我看糟蹋了
难得假期,清理东西时翻出一张碟片英文原版的“埃及艳后”突然有了看的欲望,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想说一声久违了罗马,久违了斯巴达克斯,久违了名著。
少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
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回想一下,凡是名声在外灌以名著的书都是在高中以前看的,现在一个字都看不进去,总结评价越学越后退。
字还没认全就先看书了,母亲不喜欢买纯儿童读物,所以买了的全是大部头书,第一次看齐全一本书是在小学三年级,看的是西游。应该来说西游对我的影响比较深,虽然红楼看的比西游早但说实话基本
没看懂,西游是我第一部整书看完看得还算懂的书。十年后再看,也只看一段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于我到最后也就只看那一段;看过西游,突然觉得空虚,其实一直想问孙悟空,去取那济世真经做什么?
是为了在头上带一个禁锢?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朝拜那个让他失去自由的人?gg说我有毛病,看书就是娱乐想那么多做什么?想想也是,后面就不看好了
西游之后看全的才是红楼,整书看完也只有两次;之后再看基本每次都看到抄检大观园便打住,看也不再从第一章看,每次都是采取随便翻翻的态度,翻到哪里就从哪里看起。关于四大名著的影视作品很多,央视每年都播,不过有专家评价说不适合小孩子看,这点到可以理解,三国估计没有小孩爱看,虽然三国志的游戏很火;西游水浒看热闹的成分大,至于红楼,如果小孩子问家长那个贾宝玉每天不学习不工作为什么有饭吃、有好东西玩、有漂亮mm在身边,家长怎么回答?小孩子还是该看小孩子的书。
有一次在书店看一位家长花大价钱给自己的儿子买少儿版的孙子兵法,全是漫画形式,一时好奇也去翻看;书是好书,如果不是精装版我便买了。我买书不喜欢买精装版,觉得看的不是书,是书皮,不真实,所以若非必须绝不买精装的。漫画名著确实比文字好记多了,不过记的不是内涵是事件,历史故事也是故事,看看记记也算是一个认知过程。
说起来那个时期看的书多数是外国的译本,真正中国古典的文字都是在初中以后看的。
世界名著,关键在于翻译,版本很多内容大体虽不变但在句式上有很大差异;大概看了二十多本,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斯、小仲马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红与黑和斯巴达克斯。第一次看红与黑便入迷,以至于所有版本的红与黑书籍影视作品基本上都已看全。斯巴达克斯多多少少是有些罗马情结在里面,个人对古罗马有一种狂热的迷恋所以一切有关古罗马书籍、文字、电影、音乐全部收集,不是爱上罗马帝国,而是爱上那个时代,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的人。
那个时期没有看过散文,诗歌也只局限于幼儿时代的背诵
那个时期作文很烂,如果写到三百字就得烧柱天香;看书是一回事,是否能写出来又是一回事;真正在文字上对我有影响的还是红楼,以至于后来第一遍写“风筝误”时断句都变成了红楼式。
中国古典名著注重行文,外国名著则注重心理,在后期影响上我还是受世界名著多一些,基本很大篇幅都用在心理描写上。
曾经很想学一些修辞技法,飞白、回环、比兴看看还好,用是基本不行,不自然。
名著很耐看,虽然现在基本不看这类书,不过依旧这么认为;我看书顺序也是反的长篇都是从结局开始,短篇是从中间,所以有时候在想书是不是让我看糟蹋了
难得假期,清理东西时翻出一张碟片英文原版的“埃及艳后”突然有了看的欲望,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想说一声久违了罗马,久违了斯巴达克斯,久违了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