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wx.net,嫡长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泰帝赏罚分明,是明君。
当然,也有不少官员对长泰帝的做法心存不解,如此怪异和反复,不是赏罚分明这样的描述可以说得过去的。
有官员在猜测长泰帝这是在安定百官的心思,尤其是在安抚门下省官员的心思,吕务厚人都死了,由他引起的扰攘也应该告一段落了,加封中大夫也表明了长泰帝在暗暗告诉门下省官员:此事到底为止了,你们安心当差,吕务厚什么事情都不会影响到门下省了——这是以吏部侍郎周阳煦为代表的官员所猜测的方面。
还有另外的官员,认为长泰帝此举必定有更深的含意,只是目前还不明确——这是以中书侍郎沈华善为代表的官员所想的事情,这派官员包括了中书令韦景曜、尚书左右仆射萧厚仁、叶正纯等人。
吕务厚丧事完毕后,因他身死而空缺出来的给事中一职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补上,吏部报上去的人选,长泰帝全部都没有通过,不是认为这个官员不合适就是认为那个官员不妥当。
经过吕务厚的事情,吏部官员认为长泰帝在给事中人选上这样严苛,也是正常的事情,吏部后来也不报人选上去了,打算将这个事情冷一下再说。吏部没有上报人选,长泰帝和门下省也不催促,就这样,空缺出来的给事中一职继续空缺下去。
卢祖升、鲍起明和李子善这三名给事中,因为吕务厚的事情也同样被廷杖三十,目前还在家中养伤。太医孙伯扬说了,这三个人的伤,没有三五个月的时间是好不了的。
在此期间内,他们也上不了朝,可是给事中的职务还得有人去做啊,鉴于这种情况,长泰帝决定将卢祖升三人外放任职,另调三个官员补卢祖升等人的缺,长泰帝还特别开恩让卢祖升等人养好伤之后再去任上。
这样一来,给事中的职务如常运作,卢祖升等人也可安心养伤。那新调入的三名给事中,分别是詹成、柯汉林、林楚君,全面接管了给事中的事务。
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这三个人,都是长泰帝心腹亲信之人,詹成是慈懿太后的侄孙女婿,曾为长泰帝办过大大小小的私事;而柯汉林和林楚君的父亲, 是长泰帝还是太子时的伴读,也是辅助长泰帝登上皇位的有功之人,长泰帝对柯汉林和林楚君都是无比信任的。
短短十来日,给事中官员已经全部换掉。随着詹成等人的上任,给事中也恢复了日常运作,似乎正月底的廷杖已经在众官心目中远去了。
但是,不少官员想到吕务厚的事情,仍然会有恐惧,连上朝的奏语都少了很多,对与自己官职无关的事情更是不管不问了,不少官员是这样的心思。
特别是门下省和御史台的官员,对于弹劾、纠察之事就更加审慎了——吕务厚被廷杖至死的事还在眼前呢,少说几句话,就可以免受皮肉之苦,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廷杖之后,朝堂之上似乎安静了许多。
说到底,这次廷杖、吕务厚死一事,还是对官员士风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大部分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被廷杖至死,有多少官员能够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为了身家性命着想,还是噤声为上。
这样,从给事中到御史台,谏官仅仅职掌纠察弹劾百官之职,成为皇帝控制群臣的一颗棋子。
给事中一职,虽然仍有三个人,也仍有着封驳、纠察的大权,但是随着詹成等人的上任,给事中的职权已经发生了变化,其特有的封驳、纠察之权无形中已经丧失。
因为詹成等人是长泰帝的心腹亲信,自然是唯长泰帝的命令是从,封驳诏书、纠察圣意等权力都只是纸面上说说而已,绝不会有这样的实行。可以这么说,詹成等人的上任意味着给事中一职由纠正皇上变成了皇上的耳目棋子。
少了给事中的限制,百官也不敢轻易出声,长泰帝此后行事就更加随心所欲了。
长泰三十八年的这次廷杖,可谓意义深远。这是大永一朝的悲哀,正是由于这次廷杖,朝臣风气为之一变,由守正卫道转向明哲保身。
对此,后来的历史也有论断,史称:“(给事中)无面折廷诤之威风,由言谏之官渐变为纠察之官,所谓封驳、注销、奏闻、弹劾者均不过代天子以察百事,乃其耳目手足耳,决不是以言谏天子、纠朝廷也”。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这个时候,还没有多少官员能够感知到这一大永朝的悲哀。
ps:
四更!
泰帝赏罚分明,是明君。
当然,也有不少官员对长泰帝的做法心存不解,如此怪异和反复,不是赏罚分明这样的描述可以说得过去的。
有官员在猜测长泰帝这是在安定百官的心思,尤其是在安抚门下省官员的心思,吕务厚人都死了,由他引起的扰攘也应该告一段落了,加封中大夫也表明了长泰帝在暗暗告诉门下省官员:此事到底为止了,你们安心当差,吕务厚什么事情都不会影响到门下省了——这是以吏部侍郎周阳煦为代表的官员所猜测的方面。
还有另外的官员,认为长泰帝此举必定有更深的含意,只是目前还不明确——这是以中书侍郎沈华善为代表的官员所想的事情,这派官员包括了中书令韦景曜、尚书左右仆射萧厚仁、叶正纯等人。
吕务厚丧事完毕后,因他身死而空缺出来的给事中一职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补上,吏部报上去的人选,长泰帝全部都没有通过,不是认为这个官员不合适就是认为那个官员不妥当。
经过吕务厚的事情,吏部官员认为长泰帝在给事中人选上这样严苛,也是正常的事情,吏部后来也不报人选上去了,打算将这个事情冷一下再说。吏部没有上报人选,长泰帝和门下省也不催促,就这样,空缺出来的给事中一职继续空缺下去。
卢祖升、鲍起明和李子善这三名给事中,因为吕务厚的事情也同样被廷杖三十,目前还在家中养伤。太医孙伯扬说了,这三个人的伤,没有三五个月的时间是好不了的。
在此期间内,他们也上不了朝,可是给事中的职务还得有人去做啊,鉴于这种情况,长泰帝决定将卢祖升三人外放任职,另调三个官员补卢祖升等人的缺,长泰帝还特别开恩让卢祖升等人养好伤之后再去任上。
这样一来,给事中的职务如常运作,卢祖升等人也可安心养伤。那新调入的三名给事中,分别是詹成、柯汉林、林楚君,全面接管了给事中的事务。
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这三个人,都是长泰帝心腹亲信之人,詹成是慈懿太后的侄孙女婿,曾为长泰帝办过大大小小的私事;而柯汉林和林楚君的父亲, 是长泰帝还是太子时的伴读,也是辅助长泰帝登上皇位的有功之人,长泰帝对柯汉林和林楚君都是无比信任的。
短短十来日,给事中官员已经全部换掉。随着詹成等人的上任,给事中也恢复了日常运作,似乎正月底的廷杖已经在众官心目中远去了。
但是,不少官员想到吕务厚的事情,仍然会有恐惧,连上朝的奏语都少了很多,对与自己官职无关的事情更是不管不问了,不少官员是这样的心思。
特别是门下省和御史台的官员,对于弹劾、纠察之事就更加审慎了——吕务厚被廷杖至死的事还在眼前呢,少说几句话,就可以免受皮肉之苦,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廷杖之后,朝堂之上似乎安静了许多。
说到底,这次廷杖、吕务厚死一事,还是对官员士风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大部分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被廷杖至死,有多少官员能够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为了身家性命着想,还是噤声为上。
这样,从给事中到御史台,谏官仅仅职掌纠察弹劾百官之职,成为皇帝控制群臣的一颗棋子。
给事中一职,虽然仍有三个人,也仍有着封驳、纠察的大权,但是随着詹成等人的上任,给事中的职权已经发生了变化,其特有的封驳、纠察之权无形中已经丧失。
因为詹成等人是长泰帝的心腹亲信,自然是唯长泰帝的命令是从,封驳诏书、纠察圣意等权力都只是纸面上说说而已,绝不会有这样的实行。可以这么说,詹成等人的上任意味着给事中一职由纠正皇上变成了皇上的耳目棋子。
少了给事中的限制,百官也不敢轻易出声,长泰帝此后行事就更加随心所欲了。
长泰三十八年的这次廷杖,可谓意义深远。这是大永一朝的悲哀,正是由于这次廷杖,朝臣风气为之一变,由守正卫道转向明哲保身。
对此,后来的历史也有论断,史称:“(给事中)无面折廷诤之威风,由言谏之官渐变为纠察之官,所谓封驳、注销、奏闻、弹劾者均不过代天子以察百事,乃其耳目手足耳,决不是以言谏天子、纠朝廷也”。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这个时候,还没有多少官员能够感知到这一大永朝的悲哀。
ps:
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