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wx.net,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会觉得朝廷昏庸?
可如果连刺史陶谦一并责罚,那影响就大了,恐怕幽州整个官场震动,一如贾琮顶替王芬之时冀州的震动,到时候人心更乱,难免不会出现第二个张纯!”
袁绍听了这一问,也不得不稍微收敛一点。
他的赏罚,其实也是有私心的。陶谦好歹是清流名士、天下知名。如今的袁绍跟陶谦并未交恶,他在找地方上的替罪羊时,也想专注于找草莽和阉党的人当替罪羊,不想波及清流名士。
毕竟清流名士才是袁绍的基本盘。
而且曹操提出的问题也确实严峻,要想推卸塞责,现任幽州刺史陶谦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不处理就无法塞责,处理了又会人心惶惶。
袁绍想到麻烦处,竟忍不住自行站起来,来回踱步,旁若无人,也不管何进还在那儿坐着呢。
而何进居然也不责怪袁绍闲逛失礼,就那么耐心的等着袁绍静静想。
李素暗中窥探到这一幕,也不得不感慨四世三公的招牌到底好用,何进明明官位比袁绍高那么多,还照样对袁绍如此尊敬。
逛了好一会儿,袁绍终于拿出了一条跟历史上差不多的建议:“此事也不是不可绕过。大不了,追究公綦稠的旨意,晚两三个月再请。如今幽州新乱,陶谦之位确实不宜轻动,还需要他部署各郡自行守御、先稳住阵脚。
眼下已经是二月末,我看不如让陶谦戴罪立功、安分干到四月份。然后让太尉张温将其调到凉州军前——张太尉之前不是一直说要在幽州点将,率乌桓突骑去凉州平羌乱、讨北宫伯玉么?
领突骑的校尉,他倒是点了公孙瓒,但一直还欠缺一名足够名望的参军,我看不如到时候就让陶谦担任张太尉的参军,也不提他的功过,就悄悄调离幽州。然后,咱再公开处置那些幽州失职官员,免得牵连过多人心惶惶。
而且此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把公孙瓒已经募集起来的三千辽东乌桓突骑调离幽州——就算目前辽东乌桓尚无从贼迹象,我们也不能指望靠辽东乌桓去平渔阳乌桓,因为他们毕竟都是乌桓,同气连枝,让乌桓人自相攻伐,说不定只会让从贼之人越来越多。”
李素在旁边偷偷听了这个观点,心中暗忖:倒是有点像历史原本的轨迹靠拢了……
莫非,这袁绍的计策,都是高开低走,一开始大战略侃侃而谈谈得很好,到了执行层却各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招式走样?
不过,李素记得,历史上幽州刺史陶谦,确实是185年左右上任(前一位幽州刺史郭勋在184年被黄巾军杀了)、然后在187年被张温作为平羌参军调走了。
参军这种职务,级别是没有定数的,关键看给谁做参军。因为张温是太尉,所以找个刺史当参军也不算辱没刺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后世诸葛亮的参军是马谡,但马谡生前在蜀汉的地位是不低的,因为他的参谋对象是丞相。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曹操听说准备把陶谦冷处理调走,倒也没有反驳,目前看来,这似乎是对稳定人心最好的办法了,关键是要找个比陶谦威望得多的继任者。
但是,想把陶谦和辽东乌桓都调走,必然会导致幽州武力进一步空虚。
曹操是个素来相信“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的家伙,他觉得这样一来,怀柔难度就更大了。
于是他再次诚恳地探讨:“本初,汝计固可安定人心,但必然会导致幽州在一段时间内武备空虚、暂时示敌以弱,导致后续怀柔更难实施。”
曹操此言一出,不仅袁绍再次陷入深思,连堂下三人当中,都有一人稍稍紧张了起来。
那人便是刘备。
刘备是最担心“在执行袁绍的计划过程中,导致幽州军力出现短暂空虚的真空期”的,因为他老家就在涿郡!
任何在朝堂上衮衮诸公看来可以置换牺牲掉的小利益,在刘备看来,那都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或者是他的亲人,或者是他的同乡。
刘备一忍再忍,几乎就要僭越出声抗辩。
但是李素眼明手快,偷偷拉了一下刘备的手,用压低到只有他和刘备听得见、连沮授都听不见的超低音量安抚:
“兄长稍安勿躁!现在不是犯言直谏的时机。”
刘备深呼吸了两口,这才暂时压住了劝谏的冲动。
谁让他现在还只是个县尉呢!说了那些大人物也不会听的,只是表个姿态罢了。
刘备刚沉住气,袁绍终于像是想明白了如何解决曹操提到的问题,再次抛出了一条计策。
不会觉得朝廷昏庸?
可如果连刺史陶谦一并责罚,那影响就大了,恐怕幽州整个官场震动,一如贾琮顶替王芬之时冀州的震动,到时候人心更乱,难免不会出现第二个张纯!”
袁绍听了这一问,也不得不稍微收敛一点。
他的赏罚,其实也是有私心的。陶谦好歹是清流名士、天下知名。如今的袁绍跟陶谦并未交恶,他在找地方上的替罪羊时,也想专注于找草莽和阉党的人当替罪羊,不想波及清流名士。
毕竟清流名士才是袁绍的基本盘。
而且曹操提出的问题也确实严峻,要想推卸塞责,现任幽州刺史陶谦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不处理就无法塞责,处理了又会人心惶惶。
袁绍想到麻烦处,竟忍不住自行站起来,来回踱步,旁若无人,也不管何进还在那儿坐着呢。
而何进居然也不责怪袁绍闲逛失礼,就那么耐心的等着袁绍静静想。
李素暗中窥探到这一幕,也不得不感慨四世三公的招牌到底好用,何进明明官位比袁绍高那么多,还照样对袁绍如此尊敬。
逛了好一会儿,袁绍终于拿出了一条跟历史上差不多的建议:“此事也不是不可绕过。大不了,追究公綦稠的旨意,晚两三个月再请。如今幽州新乱,陶谦之位确实不宜轻动,还需要他部署各郡自行守御、先稳住阵脚。
眼下已经是二月末,我看不如让陶谦戴罪立功、安分干到四月份。然后让太尉张温将其调到凉州军前——张太尉之前不是一直说要在幽州点将,率乌桓突骑去凉州平羌乱、讨北宫伯玉么?
领突骑的校尉,他倒是点了公孙瓒,但一直还欠缺一名足够名望的参军,我看不如到时候就让陶谦担任张太尉的参军,也不提他的功过,就悄悄调离幽州。然后,咱再公开处置那些幽州失职官员,免得牵连过多人心惶惶。
而且此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把公孙瓒已经募集起来的三千辽东乌桓突骑调离幽州——就算目前辽东乌桓尚无从贼迹象,我们也不能指望靠辽东乌桓去平渔阳乌桓,因为他们毕竟都是乌桓,同气连枝,让乌桓人自相攻伐,说不定只会让从贼之人越来越多。”
李素在旁边偷偷听了这个观点,心中暗忖:倒是有点像历史原本的轨迹靠拢了……
莫非,这袁绍的计策,都是高开低走,一开始大战略侃侃而谈谈得很好,到了执行层却各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招式走样?
不过,李素记得,历史上幽州刺史陶谦,确实是185年左右上任(前一位幽州刺史郭勋在184年被黄巾军杀了)、然后在187年被张温作为平羌参军调走了。
参军这种职务,级别是没有定数的,关键看给谁做参军。因为张温是太尉,所以找个刺史当参军也不算辱没刺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后世诸葛亮的参军是马谡,但马谡生前在蜀汉的地位是不低的,因为他的参谋对象是丞相。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曹操听说准备把陶谦冷处理调走,倒也没有反驳,目前看来,这似乎是对稳定人心最好的办法了,关键是要找个比陶谦威望得多的继任者。
但是,想把陶谦和辽东乌桓都调走,必然会导致幽州武力进一步空虚。
曹操是个素来相信“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的家伙,他觉得这样一来,怀柔难度就更大了。
于是他再次诚恳地探讨:“本初,汝计固可安定人心,但必然会导致幽州在一段时间内武备空虚、暂时示敌以弱,导致后续怀柔更难实施。”
曹操此言一出,不仅袁绍再次陷入深思,连堂下三人当中,都有一人稍稍紧张了起来。
那人便是刘备。
刘备是最担心“在执行袁绍的计划过程中,导致幽州军力出现短暂空虚的真空期”的,因为他老家就在涿郡!
任何在朝堂上衮衮诸公看来可以置换牺牲掉的小利益,在刘备看来,那都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或者是他的亲人,或者是他的同乡。
刘备一忍再忍,几乎就要僭越出声抗辩。
但是李素眼明手快,偷偷拉了一下刘备的手,用压低到只有他和刘备听得见、连沮授都听不见的超低音量安抚:
“兄长稍安勿躁!现在不是犯言直谏的时机。”
刘备深呼吸了两口,这才暂时压住了劝谏的冲动。
谁让他现在还只是个县尉呢!说了那些大人物也不会听的,只是表个姿态罢了。
刘备刚沉住气,袁绍终于像是想明白了如何解决曹操提到的问题,再次抛出了一条计策。